石家庄学院学报

哲学研究

  • 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

    杨晗旭;

    塞耶斯在《马克思主义与人性》一书中对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误读进行了批判,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解释是革命性的。在他看来,马克思关于人性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了人性概念是不断变化的,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对人全面发展有巨大作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已经暗含了共产主义道德思想。塞耶斯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再阐释对当下我国的伦理道德建设有诸多启发意义。

    2018年05期 v.20;No.11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申一青;

    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化研究的理论源头,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国内学界对于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国际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双重危机促成了英国新左派的"文化转向",其文化理论经历了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的范式转换,提出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本质观,阐述了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社会功能,并分析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以及文化的发展问题。这五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但也反映出目前国内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研究仍以基础性的翻译介绍为主,缺乏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对英国新左派文化理论的系统深入探讨。

    2018年05期 v.20;No.111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目标——兼论中国学派的生成及理论创新路径

    郑芸;

    文化自信事关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支撑。进入新时代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自觉确立构建中国学派的新目标,这也是文化自信在学术层面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追求。文化自觉引领下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学派生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学界以反思为起点,以实践为前提,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价值的三重维度下确立中国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开放而审慎地撷取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理论资源,方能形成对中国问题最具有解释力的中国学派,为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2018年05期 v.20;No.111 18-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经济研究

  • 河北省贫困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研究

    宋万杰;安林丽;

    河北省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县经济发展重点应依托特色产业。39个贫困县县域经济实力有很大差异,其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思路也应有所不同。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39个贫困县的经济差异性进行了强、一般、弱等相应层次划分,各层次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思路为:经济实力较强县应充分发挥县域区位和资源优势;一般县应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较弱县应重点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各县在其特色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应施行不同策略,在特色产业萌芽阶段,要做到集中力量选择某一或某几个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阶段要注重引入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促进企业的壮大发展;升级阶段要建立县域创新体系。

    2018年05期 v.20;No.111 22-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位一体”农协金融交互扶贫模式研究

    余军;于瑞杰;

    随着经济增长与减贫速度的放缓,生产关系带来的益贫效应日益受到学者关注。"三位一体"农协是我国新型综合经营主体,拓展金融与经营的纵横交互关系,对探索扶贫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对内设置"熟人信用体系",以保障广大低端客户的金融权益;对外发挥农协供应链金融优势,以增加社员就业岗位与经营效益。

    2018年05期 v.20;No.11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历史研究

  • 刘向春秋学初探

    张沛林;

    刘向是两汉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作为"经师",他以传习《春秋穀梁传》闻名。在现存刘向编纂的《新序》《说苑》等文献中,有大量公羊学相关的内容,反映了西汉一代春秋学成果,也体现出刘向较重视董仲舒及其后学。但刘向模仿董仲舒,顺应时代学风,以《穀梁传》建立的"灾异学",一方面使《穀梁传》兴盛一时;另一方面则忽略了《穀梁传》纯粹"经义",导致穀梁学积淀不足,这也是后来《穀梁传》衰败的重要原因。

    2018年05期 v.20;No.111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东汉宦者侯略论

    苑苑;

    史籍所载宦者侯数量为66人,册封69次。宦官封侯前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封侯的原因大多是在与外戚的斗争中立功。所以,其册封多分批进行,到顺帝时,宦者侯的封地、封户与爵级与一般列侯无二。到灵帝时有泛滥之势。宦官封侯之后或保持原职,或加官晋爵,被罢官之人也能回京奉朝请,且多能终身享受爵位之利,甚至传于子孙。这既是对宦者侯功劳的奖励,也是牵制外戚、大臣的需要。东汉宦者大规模封侯是政治和体制的必然结果。

    2018年05期 v.20;No.11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浅谈《大戴礼记》与卢辩注的价值

    张京;

    《大戴礼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献学价值,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是研究文章学的重要资料。卢辩注解释字义,标明音读,叙述史事,考证文字,保存异闻,考论礼服名制,阐述大意,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注释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满、注释有误的情况。卢辩注作为《大戴礼记》的最早注释,被各家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8年05期 v.20;No.11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学研究

  • 拟形与再造——论吴国伦的乐府诗

    王立增;

    明代吴国伦以左克明《古乐府》为底本,将乐府题目系统拟写一遍,存世作品300多首。由于模仿过甚,其乐府诗受人诟病,其实吴氏拟写乐府诗带有投机和功利的目的,通过"拟形"学习早期经典诗歌本文的"格调"及技巧。他对"铙歌""相和歌"等部类的拟写,主要是模仿或复制音乐痕迹,借鉴和袭用语词,偶尔也有所改造。但对"清商曲"的拟写费劲心思,佳作颇多。"杂拟"部分因没有明确的摹拟对象,故发挥的成份更多一些。吴国伦在拟写"古歌谣"的基础上,自作"杂歌谣",联系时事,称赞地方官吏,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研究吴国伦的乐府诗,应改换传统思路,重点看他如何接受和改造乐府诗经典文本。

    2018年05期 v.20;No.111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犁对“五四”新文学的接受

    刘佳慧;

    在保定读书时期和流浪北平时期,孙犁受"五四"新文学影响登上文坛,在"五四"文学面前自称是中学生,是汲取"五四"学养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文研会"为人生"的创作主张、鲁迅的影响和左翼文学思潮兼容并存。孙犁对新文学的接受,决定了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现实主义为基本方向的创作理念和强调个性与朝气的创作底色。

    2018年05期 v.20;No.111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十七年”现代诗歌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邓淦元;

    中国新诗百年,历经兴衰,延绵至今。"十七年"作为中国文学的关键转折点,在特殊的"政治—文化"相交叠的历史场域中,中国新诗面临着"解构"和"重构"的双重要求,现代诗歌也不例外地置身于经典化秩序之中。建国初期,文艺界依靠选本集成、文学史著作、诗人"整塑"三大文学手段,逐步确立起"十七年"现代诗歌经典的遴选标准和生成法则,其中也暗含着其复杂的"指认"与"打造"的内在运行机制。

    2018年05期 v.20;No.11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政治研究

  •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姜浩;杨鑫;

    近年来,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如意识形态存在方式显性与隐性并存、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盛行、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政党意识形态出现中间化倾向等。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价值,削弱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强烈冲击。面对这些消极影响,必须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权威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模式,从而保证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稳定。

    2018年05期 v.20;No.11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法律研究

  • 海关保税物流监管若干问题探究

    翟东堂;王译;胡恩佳;

    保税物流监管可以助推新经济、新业态有序高速发展,将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及保税监管场所的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实现。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不佳、自由贸易试验区监管创新制度目标推进实效低于预期等是我国保税物流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应从全面梳理和健全保税物流监管法律体系、优化调整保税物流监管运行机制、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物流监管创新制度改革等方面完善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制度对策。

    2018年05期 v.20;No.111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共犯的正犯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卢宇;娄瀚文;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以来,共犯的正犯化这一现象愈发广泛。此立法技巧并未违反传统共犯理论,而其可罚性在于造成了法益侵害或者法益侵害之危险。现行刑法中类似共犯正犯化规定可分为共犯的量刑正犯化和定罪正犯化,后者进一步细分为共犯(行为)完全正犯化和共犯(行为)部分正犯化,对不同性质的正犯化应当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未来立法中,共犯的正犯化将会常态化,立法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处罚更加精细,但同时也要注意对正犯化加以限制。

    2018年05期 v.20;No.111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信托机构善良管理义务认定标准研究

    杜明鸣;

    关于善良管理义务认定标准,英美法系经历了从"普通的谨慎商人标准"到"专家标准"的演变,而大陆法系则近乎统一适用"善良管理人之注意"标准之原则性规定,具体认定标准规范尽付阙如。反观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打破刚兑"的现实要求,评定信托机构是否尽责则成为合理划分投资者与受托人权益边界之关键。因而,必须在明确"专家标准"注意义务的基础上,注意主客观标准相结合,动态评价投资行为,整体规划风险与收益目标,尽快完善善良管理义务尽责评价体系。

    2018年05期 v.20;No.111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对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的法律规制

    茹晴晴;

    近年来,因婚外恋行为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但法律对此类行为的干预却较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干扰婚姻关系的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应当对其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在充分考虑婚姻家庭领域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应从立法上明确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特殊的构成要件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完善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的规制制度,对破坏人们善良风俗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惩治,避免人们通过私力手段寻求救济,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2018年05期 v.20;No.111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留置权成立要件之“同一法律关系”

    曹影;

    留置权作为一种古老的债务担保方式,在市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域外大陆法系将民事留置权界分为物权性留置权和债权性留置权,以牵连关系为路径进行建构。我国《物权法》第231条规定留置物应与债权具有"同一法律关系",该限定过于严苛。借镜域外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法制发展脉络,我国民事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应予以扩大,将"同一法律关系"向"牵连关系"扩张。同时,在民法典物权编立法中,亦应对商事留置权和特殊留置权进行反思与重构。

    2018年05期 v.20;No.111 107-11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女性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诸萍;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2018年05期 v.20;No.111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民间文化逻辑嵌入乡村治理的思考——基于河北张村的田野调查

    张爽;

    民间信仰嵌入乡村治理在实践层面已然发生。传统文化因素与社会治理互嵌的合理之处在于地方文化逻辑的复现。在具有家乡责任感的乡村权威的带领下,民众参与社区文化组织,与村正式组织协商、合作,并得到其保障,在此基础上,社区整合功能得以完善。传统文化因特质丰富而具有强包容性和历史性,因此能够更加自洽、和谐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社会融合起来,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一种逻辑上的思考。

    2018年05期 v.20;No.111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刘晓静;高静华;肖颖;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其原因既有法制不健全、教育缺位,也有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大主体应共同努力,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两个方面建立校园暴力防范机制。事前预防机制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发展专门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的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引入校园警察制度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等。事后处置机制包括对欺凌者加以惩戒和教育,保护和疏导受害学生,通过校园安全治理委员会和反校园暴力网站及时处理欺凌事件等。

    2018年05期 v.20;No.111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艺术研究

  • 从左翼青年到革命战士——谈戏剧世界的崔嵬

    马亚琳;

    在中国现代电影史上,崔嵬是一个集导、演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导演了一系列经典电影佳作,为新中国银幕呈现了众多的典型形象,长期以来崔嵬都是以导演和演员这两种身份定格在人们的记忆储场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创作领域的贡献。而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戏剧场域中,就常常能看到崔嵬活跃的身影。奔赴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崔嵬由一名左翼青年转变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在延安时期戏剧创作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

    2018年05期 v.20;No.111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视角下的高考评价改革审视

    李雄鹰;张瑞宁;

    高考评价是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和新内容,教育评价理论是其基本理论基础。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我国高考评价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该理论的推陈出新使高考评价改革有了新的理论根基,与国内高考评价实现由考向评的转变相呼应,对完善高考评价目标体系建构和命题均有诸多启发,成为高考评价改革的推动力量。

    2018年05期 v.20;No.111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战略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体系的重构

    郭雷振;

    历经多年的本科办学积淀,新建本科院校已经从整体上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从新建到新型的历史站位调整。实现"新型"的关键在于破除传统学科专业体系构建的陈旧定式与阻隔,对既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洗牌重组。要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为理念,把握"应用"核心导向,接驳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重塑学科专业的发展生态。

    2018年05期 v.20;No.111 146-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视觉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杜春梅;

    今天,视觉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化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的主流文化形态和大学生的时代变化,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把握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教育目标的关系,顺势而为;把视觉文化的非理性与以理性至上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相融合;以概念文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要结合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创新出一种可视化教育模式。

    2018年05期 v.20;No.111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

    李志华;贺宇涛;赵双玉;

    我国外语教学的宏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到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再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双向互动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目标。通过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群体的母语文化素养,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以及把母语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增加其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传播的责任感,以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的宏观目标。

    2018年05期 v.20;No.111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