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学报

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大西柏坡”的科学内涵和定位及发展目标探析

    戈钟庆;刘清云;陈战彬;

    "大西柏坡"建设是适应新的发展提出来的,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全面准确把握"大西柏坡"的科学内涵和定位及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高效的办事机构和新的管理模式,广开融资渠道,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借助打造西柏坡品牌提高全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0年05期 v.12;No.63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家庄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马育倩;段迎豪;

    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石家庄城市休闲产业只是初具规模,而且发展速度较慢,存在着休闲观念落后、休闲产业基础薄弱、休闲设施与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信息发布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快制定休闲产业政策和标准、完善休闲产业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居民休闲消费、普及休闲教育、大力扶持休闲企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肩负起更多责任。

    2010年05期 v.12;No.6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河北地域文化研究

  • 论“燕赵文化精神”的生成因素

    李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总结的以"悲歌慷慨"为质性特征的"燕赵文化精神"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是由该地区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其生成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慷慨豪迈的地域民风,英雄豪俊的层出不穷,以及儒学尚质求实传统的发扬。

    2010年05期 v.12;No.63 17-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经济研究

  • 财务公共关系研究的思辨

    张琳;

    财务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正努力构建一个财务公共关系理论框架。财务公共关系研究应当建立在行为理性假设基础之上,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企业财务活动与利益相关者经济行为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路径,体现公共关系管理的学科性质;将"财务活动"界定为核心概念,以区别于其他公共关系。

    2010年05期 v.12;No.6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政治研究

  • 倡导联盟框架之前提性假设的有效性检验——以分析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变迁为例

    王春城;

    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倡导联盟框架正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检验,但检验工作多集中于其理论观点而忽略它本身的方法论假设。注重技术性信息的作用、设定10年以上的观察期、将政策子系统作为分析单位、拓展子系统范围、以政策信念理解政策过程等五个条件,有利于实现对中国医改过程的全面理解。倡导联盟框架的五大前提性假设对理解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变迁过程而言,不仅是科学合理而且是必要的,它们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地理解公共政策变迁过程。

    2010年05期 v.12;No.63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历史研究

  •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生”考释平义

    李秀亮;张秋芳;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一句,"七"后一字当释为"生",学者或释为"里",不确。无论从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同时期分封铭文的格式与内容,还是西周时期"里"的性质等,皆可得到有力的证明。

    2010年05期 v.12;No.6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居延汉简所见“罢卒”

    赵宠亮;

    汉代戍边的戍卒役期一般为一年。服役期满的戍卒,即为罢卒,开始复员返乡。戍所根据戍卒名籍,制好罢卒名籍,同时戍所也为罢卒返乡做好其他的准备工作。罢卒应该上交所配备的公家的兵器。各燧的罢卒先后被带领到候官、太守府,然后集中罢遣。罢卒返乡路上,仍由官吏带领,饮食费用则由国家提供。罢卒的行进速度似乎也有某种规定。罢卒在到达各自郡国后,可能由各自所属之县派员去迎接,并最终被带领回到家乡。

    2010年05期 v.12;No.6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底层农民视阈下的国家与村庄——《贾增文日记》所见

    邓群刚;田英宣;

    在河北省藁城市牛家庄村发现的《贾增文日记》,涉及村内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内容,展示出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相互碰撞的具体场景。其中的大量例证表明:在集体化时代,一方面,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话语通过底层行政网络的运作到达了乡村社会的最底层,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的面貌,重塑了底层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大力改造和强势渗透,底层农民仍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调适性,乡村社会中旧有的传统习惯、习俗和价值观仍然坚韧地塑造着农民行为。正是这两股来源不同的力量的合力引导着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方向。

    2010年05期 v.12;No.6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河北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昆玲;于向阳;史中朝;闫翅鲲;宋杉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河北是农业人口大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实现农村人口老有所养,确保这项惠农政策的公平与普惠,河北省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取得很大成效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快立法保障,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对基金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在搞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参保意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建设,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惠民便民。

    2010年05期 v.12;No.63 46-5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法律研究

  • 承继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探究

    陈谦信;

    承继共同正犯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是成立范围问题,即后行为人在什么范围内对先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及由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承担共同正犯的责任。中外判例与学说对此意见都不一致。基于因果共犯论中的折中引起说,在承继共同正犯成立范围问题上应持限定的肯定论。

    2010年05期 v.12;No.63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学研究

  • 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对伊格尔顿文学本质观的一种读解

    李卫华;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伊格尔顿不仅是一个解构者,更是一个建构者,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伊格尔顿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实践性三个突出特点。通过考察历史上人们"文学观"的演变,伊格尔顿发现种种文学观都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并由此得出了"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论。透过"文学是什么",伊格尔顿所关注的实际是"当前文学研究应该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根据"促进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无论是传统的文本批评还是新兴的文化研究,凡是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就应当提倡,否则就应当反对。

    2010年05期 v.12;No.6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通与变——论文学在纵向上的发展模式

    张慧敏;

    对于文学发展的认识,可以在"通与变"的视野中,从纵向的时间维度进行深入考察,并结合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对于文学发展观的论述,可以大致梳理出三种主要的文学发展模式:直线型、循环型、累积型。但不应将文学的发展模式僵化为进化论意义上的发展,而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

    2010年05期 v.12;No.6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语言书写与生命的状态——论韩作荣1986年以来的诗歌创作道路

    张立群;

    当代著名诗人韩作荣在1986年之后的创作道路,曾相继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告别以往创作基础上发生的语言蜕变,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无言的状态与生命的逍遥。而作为一种过渡状态,韩作荣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创作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010年05期 v.12;No.6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督教与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关系新探

    王俊虎;刘兴;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基督教既影响了他对社会人生的体认,又渗透在他的戏剧文本上,成为曹禺戏剧创作的重要精神来源。曹禺忧郁而热烈的性格、孤独的体验、博大的同情心、对人生意义的痛苦求索是他走近基督教的重要原因;忏悔意识、罪恶与救赎、不可知的神秘、劳动、爱人、遵从基督的规范,是显现在曹禺戏剧文本中的鲜明的基督教资源。

    2010年05期 v.12;No.6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文学作品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质疑

    宗胜男;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学说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边界扩大问题,甚至有牵强附会之嫌。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能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2010年05期 v.12;No.6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飙X”新义

    王虎;

    在现代汉语中,"飙"由其本义"暴风"引申出一些新义,"飙X"也成为时下流行的构式。"飙"具有下面四种新义:"暴风般的,急速的"、"急速地行动"、"奋力地争取、比拼"、"奋力地展示"。"飙"的新义与本义之间或者具有相关性,或者具有相似性,前者是转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后者是隐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

    2010年05期 v.12;No.63 84-8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谈新兴“被XX”的构式义

    张明辉;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2010年05期 v.12;No.6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艺术研究

  • 论书法艺术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王升;

    从历史和艺术角度,书法艺术指的是记录个性化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线条型艺术形态。书法艺术具有传统性、时代性、审美性、情感性、简约性、空灵性等诸多特点;在具体功能上,书法艺术具有令人解放的功能、表现功能、引领功能、批判—匡正功能以及陶冶功能等。

    2010年05期 v.12;No.63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江山雪霁图》管窥滕固“风格学”方法的缺陷

    王洪伟;

    滕固是第一位运用"风格学"方法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者,他主张从作品本位出发。20世纪30年代初,滕固的两部绘画史论著都体现了这一方法,但在论及王维《江山雪霁图》时,明显失考,使立论于作品的风格学方法的研究结论也失去了可靠性。滕固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一方面与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存世状况有关,这一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困扰古代画史研究;另一方面滕固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其研究中文化史学思路和风格分析方法的内在矛盾。

    2010年05期 v.12;No.6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沧州落子的渊源追溯与历史演变

    罗丽娜;

    沧州地处燕赵,自古以来多战事,迫使贫苦人民习武和卖艺,沧州落子随之而生。诞生在民间的沧州落子是河北最具典型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早在1730年左右就有了活动,从最初的莲花落逐步融合戏曲、武术、民歌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渐渐形成了至今这种程式严谨、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2010年05期 v.12;No.63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再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的发展性保障——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视角的探究

    李来和;杨平书;李伟哲;

    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实践基础是社会主动关照和流浪儿童被动回应的互动交织,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的形成机制包括:发展性保障理念培植机制,流浪儿童主体重塑机制,国家、社会、民间合作机制。而政策推进预期主要有: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规划设置、流浪儿童教育权益"代言人"建设以及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多方合作与灵活"处遇"保障的制度建构。

    2010年05期 v.12;No.6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流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徐微;

    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问题值得关注。通过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已入园的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缺乏参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的意识,教育内容单一,方式被动。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社区要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资源;幼儿园要关注流动学前儿童,为他们的教育争取更多的社区帮助;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教育;社区、幼儿园、家庭应共同努力以便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三位一体"教育。

    2010年05期 v.12;No.6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吴然;段晓亮;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2010年05期 v.12;No.63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之理论基础——构建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之研究

    魏丽;王金兰;李墨;

    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知识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是培养高等法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该体系在静态上由课内实践教学模块、仿真实践教学模块以及全真实践教学模块组成,在动态上由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仿真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全真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2010年05期 v.12;No.6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图书情报研究

  • 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英语学科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

    王芳;魏杏典;苏海燕;

    "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英语学科资源服务平台"是英语学科馆员、英语教师及英语学习者三方利用网络共建、共享、协作、交流的平台,是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用户,融资源与服务为一体的平台。它的构建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层次,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及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2010年05期 v.12;No.6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Library2.0的大学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

    孙永存;郭亮;高满红;杨花军;戎军涛;

    知识经济背景下,社区信息服务成为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Library2.0作为Web2.0网络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特别是知识服务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优势。新型大学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模式,需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信息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联盟,通过Web2.0核心技术的介入为社区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网络是社区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2010年05期 v.12;No.6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鸿燕 美术作品

    <正>刘鸿燕(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200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9年获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现为石家庄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和艺术设计研究。1999年油画《琴与苹果》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铜奖;2000年《回忆》获第三届荣花边杯美术新人作品展银奖;

    2010年05期 v.12;No.63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