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先普;
贸易开放条件下实际汇率的变动将通过出口价格、出口份额、进口成本等渠道对居民就业产生显著影响。如果考虑到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实际汇率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以我国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为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制造业就业量下降,贬值则促进居民就业,而制造业出口份额、进口要素投入及国内投资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则将抵消因实际汇率波动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9年05期 v.11;No.v.11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德胜;
旅游产业作为环渤海区域滨海城市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天津、秦皇岛、大连、青岛4个城市是该区域内主要的旅游城市。对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该区域更好地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方面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借助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类竞争力得分值,以各类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得到总体综合评价值,据此提出区域旅游应积极采取整合策略。
2009年05期 v.11;No.v.1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莉;史焰青;宋艳涛;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业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创新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层次聚类法,对我国各省份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可以找出不足与差距,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领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2009年05期 v.11;No.v.1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雄飞;
城乡间产业转移对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产业转移尤其是污染产业转移,容易引致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农村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树立整体环保观,从思想理念、投入机制、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创新农村环保制度,从而实现农村科学发展。
2009年05期 v.11;No.v.1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吉鹏;李梓;
鲁迅对女性的关注体现在他诗歌中歌女形象的塑造上,他由歌女的命运遭际观照中国女性在动乱年代下的沦落和悲凉命运中的反抗,并在诗歌的意象选取和画面对比中指出女性获取解放的唯一出路是革命的胜利。由此寄托了对革命的希望,也成为他创作这些诗歌的真正用意。
2009年05期 v.11;No.v.1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滕翠钦;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2009年05期 v.11;No.v.11 60-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雷;
60后、70后诗歌研究因其复杂的问题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以刘春等兼具多重身份的评论家为代表,他们对同龄的60后、70后诗歌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瞩目,他们的研究著作体现出强烈的在场感,并且表现出注重诗歌本体问题的倾向和诉求,他们的著作虽然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史写作,可是却为今后的诗歌史写作做了重要而充分的准备。
2009年05期 v.11;No.v.1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阳;
苏童的《碧奴》是"重述神话"系列的典型文本。"重述",其实就是祛除传统伦理和秩序附加在神话传说中的"宏大叙述"的影响,以"个人化"的视角对神话传说进行重新观照,发掘神话本身所隐含的个性化因子。《碧奴》从个人化的视角入手,着力于强调神话叙述的民间化和多元化的文本特质,将"重述"定位为对宏大叙事的反拨和对个体价值的重建。在这样的过程中,苏童力图重建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以求为"重述神话"所具有的个人化和民间化的叙事策略提供合理性。
2009年05期 v.11;No.v.11 69-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尹娟;李忠祥;张春义;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如果将挽歌诗归入乐府类,势必会模糊挽歌诗体的演变轨迹。这种特殊的处理可以见出编者敏锐的诗"体"意识和诗"史"意识。
2009年05期 v.11;No.v.11 74-7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哲;林森;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语言等手段来创作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善",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人道主义情怀,注重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通过塑造蕴含英雄本色的小人物来展现作家的人道主义道德观。
2009年05期 v.11;No.v.1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袁雨斌;王婧;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爱情"隐喻,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把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结合到一起对"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英汉"爱情"隐喻表达的异同是由人类的物质经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2009年05期 v.11;No.v.1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月棉;刘晓鹏;
语用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众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语用迁移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翻译意识、思维方式、翻译技能等三方面受语用迁移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更好地组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当地增加翻译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意识,形成翻译思维方式,提高翻译技能,防止由于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避免语用负迁移造成的负面效果,利用语用正迁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009年05期 v.11;No.v.1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敬丛;宗迪;
中国文化强调个体与群体及社会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则讲求个体差异。这种群己关系的差异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人称使用、思想观点的表达、主题句位置和文章语气四个方面。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必要传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差异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水平。
2009年05期 v.11;No.v.1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