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学报

教师画廊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 牛运功油画作品选登

经济研究

  • 美国出口管制背景下中国飞机类产品出口质量

    张群卉;

    基于1994-2014年美中飞机产业进出口数据,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中国飞机类出口产品的质量,并进一步探讨美国的出口管制对中国飞机类产品的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4年间,中国飞机类产品出口质量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达3.07%;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靠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所带来的自主创新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其作用均为进口产品的10倍多;美国的出口管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飞机类出口产品质量,但效果并不太好;即使美国单方面切断了中国通过进口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中国还是可以继续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从世界其他技术先进国进口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2017年01期 v.19;No.101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动力机制:理论与启示

    吴寿平;

    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内在表现,二者间存在内生融合发展机制和外生驱动机制,是由内生融合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以及外生驱动的催化力共同作用,促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今后,应从健全市场经济制度、搭建要素流动平台、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方面增强推动力和拉动力,并且规范政府经济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催化力,形成良好的融合动力机制,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2017年01期 v.19;No.10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电商平台的有机农业认养模式及配送体系

    王慧娟;孙军锋;

    加强电商平台与"认养农业"融合发展将成为解决我国有机农产品信任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电商平台的有机农业认养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精心的设计,能够以透明化的操作流程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和消费体验需求,增强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的消费意愿,进而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消费者自提+物流配送"是与有机农业认养模式相配套的配送体系。消费者自提可以简化从网点到消费者的配送过程,从而降低物流成本;集中配送有助于保证农产品品质,减少浪费,提高物流效率。

    2017年01期 v.19;No.10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政治研究

  •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背景与阐释

    张骞;

    当前,中国的智库发展与决策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且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价值理想上高度契合。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体现在管理体制和科研成果两个方面。新型智库的"新型",则将在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民主化、智库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中国"思想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四个方面突破旧型智库的桎梏。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解读其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未来智库的发展方向。

    2017年01期 v.19;No.10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哲学研究

  • 欧美“波普享乐主义”批判

    程立涛;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波普享乐主义思潮,以社会大众(中产阶级)为主体,以物性享乐和欲望满足为原则,借助现代媒体传播其价值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时尚的、艺术的和性的享乐主义等类型。波普享乐主义的广泛流行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传统道德崩溃、社会凝聚力弱化、个人主义泛滥等后果,对欧美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波普享乐主义滋生、蔓延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准确把握其理论实质和社会危害,对于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增强自身的鉴别力,有效防范和自觉抵御各种伪文化的侵蚀,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2017年01期 v.19;No.10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礼”字文字学、哲学文化内涵探源——以《论语》文本为例

    赵逸之;

    从文字学上讲,"礼"字无论是作为对礼器和祭品合体描绘的"豊",还是作为对人类仪礼核心形式描绘的"礼",都已然包含了丰富的祭礼文化内涵。礼器(以豆为代表)可以说是对祭礼文化在器物上的落实,祭品(以珏为代表)则隐含了沟通天人的祭礼文化目标。作为礼字古文或体的"礼"则包含着人类在祭礼文化中的重要态度——恭敬。而所有这些文字学中所隐含的源头性的内涵与功用也在华夏文明重要的哲学文本《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2017年01期 v.19;No.10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历史研究

  • 春秋战国东代城地望蠡测

    孙继民;

    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代作为地名使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关于东代城即战国赵桓子代都地望问题,以往诸家多认为即今蔚县代王城遗址。郦道元《水经注》在记述今蔚县一带水道时,至少提及三座与代有关的旧城遗址,今代王城遗址只是其中的一座。《水经注》所涉及的东代城地望,表明北大坪、小枣堡、任家庄一带理应是东代城所在。

    2017年01期 v.19;No.101 36-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代马依北风”简析

    袁延胜;

    汉代"代马依北风"说法,对我们认识代地历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首先,代马是产自代地的良马;其次,代马是北方之马,北方是代马的故乡;再次,随着秦汉时期代地的郡县化以及匈奴崛起的影响,"胡马"逐渐取代"代马"用来指代北方。

    2017年01期 v.19;No.10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窦太后“籍赵”“籍代”及相关问题

    蔡万进;

    窦太后是西汉继吕后之后出现的又一女性重要人物,对西汉前期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史记》《汉书》中有关窦太后"籍赵""籍代"史实的记载表明,该事件发生的年代应在汉惠帝元年至惠帝六年甚或五年之间。窦太后等人"至代",从吕后对待刘姓诸侯王的诸方面行为与态度看,不排除也是一种用来"微伺"、对付刘姓诸侯王的手段。窦太后"籍赵""籍代"的记载,反映了汉初户籍制度及其与秦户籍制度的关系。

    2017年01期 v.19;No.10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代马丞印”小研究

    贾丽英;

    "代马丞印"目前有官印和封泥共11品,数量较多。与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代马丞印"相印证,以及从文献学角度考证汉匈关系及代国封域,认为官印"代马丞印"断代不应为汉初而是秦时印。秦在盛产良马的边郡设有马政官署,以备军用。代马是战国时期北方良马,半通印封泥"代马",与官署"家马"半通印相似,均为上下结构、日字格二字印。"代马"为秦官署名称,设在良马产地代郡。

    2017年01期 v.19;No.10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汉景帝时匈奴诸王入附考

    冯金忠;

    汉景帝时徐卢等七王降汉封侯是汉匈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不止于丞相周亚夫因之被免、朝廷内中枢权力的更迭,更在于标志着汉王朝对降附之外族政策的变化,即"初开封赏之科",对后世影响巨大。但诸典籍对此事不仅记载阙略,而且相互间抵牾之处颇多,《史记》《汉书》对降附者人数、姓名、身份、受封地望等的记载均有错舛,二书应相互参证,但相较而言《史记》讹误较少。徐卢等人虽然诸典籍均言为"王",但其实不过为匈奴部族之酋长,地位并不显赫,汉景帝对其封侯主要是出于政治上之考虑。而将其安置于涿郡、颍川等中原内地,反映了汉王朝对降附者的防范猜忌,这与汉武帝时代将降人置于边地、建立属国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显示出不同时代汉匈之间力量的消长变化。

    2017年01期 v.19;No.101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代教乐所的设立及其乐府功能

    卫亚昊;

    教乐所是赵宋时期宫廷音乐管理机构之一,它出现于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教乐所与传统宫廷燕乐机构教坊并存,很可能是为了将民间艺术引入宫廷而成立的专门机构,是城市文化兴盛的标志。南宋时期的教乐所则是教坊的替代者,是在传统燕乐机构教坊被废罢的背景下成立的,它取代了教坊的职能。与教坊不同,教乐所中从事演出的乐艺人员均为临时点集,教乐所只是宫廷燕乐演出的组织机构,并非一个音乐团体。南宋教乐所的出现与南宋国力衰弱和民间艺术的蓬勃兴起相关。

    2017年01期 v.19;No.10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清代钦赐科名简论

    张森;

    在清代,朝廷出于弥补常科考试选才单一和消除民族对立情绪的考虑,对一些才华出众、祖上功勋卓越、告密立功、捐输赈灾等生员给予钦赐举人、进士等科名的奖励。这一举措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并非是皇权对科举考试公平的任意戕害和干预,而是蕴含着统治者综合考察、多元录取的选才理念以及利用科名凝聚民族精神与稳定社会秩序的深层考虑。

    2017年01期 v.19;No.101 62-6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学研究

  • 张舜民《郴行录》考述

    刘秋彬;

    《郴行录》是宋人张舜民元丰六年赴任监郴州酒税时所撰日记体游记,从游记文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看,都有极高的价值。今存《郴行录》六十八条中条目失序和不可解之处甚多,但只要对文中所涉时间、地点加以考证,仍可清晰地梳理出张舜民赴任历时及路线。将《郴行录》和宋人其他此类游记捉置一处,则反映出宋代的制度文化及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2017年01期 v.19;No.10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南宋艾轩学派的诗学呈现

    常德荣;

    艾轩学派为南宋时期"别为源流"的理学宗派,在道艺双修思想引导下,艾轩学派衍生出艾轩诗派,形成一个内部联系十分紧密的文学团体。他们尊重诗歌的文学属性,重视法度;诗学取向上转益多师;对苦吟独有偏好;浑正奇古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艾轩诗人的诗歌创作,或富丽奇古,或清绝爽朗。无论是诗学理论还是诗歌创作,作为理学宗派的艾轩学派,在南宋诗坛均"别为体",为我们全面、客观认识宋元理学与诗学的关系,以及南宋诗学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17年01期 v.19;No.10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诗用代字

    崔现芳;

    代字是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或相关的原则,用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文中多是以新颖、形象的表达代替通常的说法,从而达到美化语言和更好地传达情味的效果。根据对代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将诗歌中的代字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作为原词的替身。第二,借代,以与本名有关的东西来代替本名。第三,借喻,用喻体来代本体。第四,用典,征引事物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代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修辞策略、情感需求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我国诗歌使用代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代字的生存形态可大致区分为无法挽救的死代字、仍可激活的睡眠代字、最具生命力的活泼代字三种。

    2017年01期 v.19;No.10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伤逝》中现代性的三维

    金韬;

    在鲁迅的众多小说中,《伤逝》可能是最独特的一篇。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其文风与作者的大多数文章有很大的区别。《伤逝》并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它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在表面的爱情悲剧之下,《伤逝》更强调"未说"的重要性,也就是现代性价值的去向。鲁迅在建构这篇小说时,采用了复调的现代性理解,至少包括了个体自主性、自反性、社会性三个不同的现代性维度。这是这篇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原因。

    2017年01期 v.19;No.10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傅天虹诗歌的创伤书写

    罗小凤;

    傅天虹由于充满创伤的个人经历而让其诗歌成为一种创伤书写。他在诗歌中不仅自我疗伤,而且以诗歌超越个人的伤痕,从个人经验出发见证历史、见证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以个人的方式介入与治疗文化创伤,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与价值。

    2017年01期 v.19;No.10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土地与故乡:陶丽群小说中的土地叙事

    王敏;

    陶丽群对土地的情感非常深挚,她在一系列作品中描绘了人们围绕土地而产生的悲欢离合,凸显了人对土地的热爱,同时又描绘了人与土地分离之后的惶惑,充分诠释了土地对于农民无异于根系之于生命的意义。

    2017年01期 v.19;No.101 92-9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艺术生产与传统艺术的终结——评小说《百鸟朝凤》

    宋涛;

    小说《百鸟朝凤》以传统艺术在艺术生产状况下遭遇的危机为背景,讲述了男主角游天鸣拜师,学习唢呐吹奏技艺,掌握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成为唢呐艺术传承人的故事。当代,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免消亡,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宗教伦理维度的本体被转化为形式—消费模式,以此确立艺术的自律性,客观上,这是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现实中,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17年01期 v.19;No.10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居民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城乡差异——福州调查为例

    甘满堂;黄美扬;

    以福州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展现了福州城乡居民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特征。福州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呈现出差序格局的特点,即熟人之间的信任和交往程度均要高于同非熟人之间。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水平均超过城市居民。福州地区民间组织较发达,宗教类组织与老年协会类组织社会参与度较高,而新兴的民间组织如业主委员会社会参与度低。

    2017年01期 v.19;No.101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协同共建:一个构建农村多元服务体系的新视角——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

    张成林;张伟伟;

    在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下,协同共建是指具有共生关系的不同服务提供主体,通过资源交换实现自身以及对方发展的合作过程。基于中国当下的农村现实,为推进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多元服务主体间的协同共建在逻辑与实践层面应先于协同治理,而不能照搬西方理论,直接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旨趣的多中心治理体系。协同共建的核心机制是通过资源的交换,在政府、商业服务主体与志愿服务组织等三类农村服务主体之间建立起可持续的付出—回馈关系。

    2017年01期 v.19;No.101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法律研究

  • 论“三权分置”中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权利性质

    李宗录;王德梅;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财产属性有机契合。在学术理论界,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成员权"和"物权"、将土地经营权界定为"债权"和"物权"的观点不一,正确界定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是进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价值取向和功能目标为标准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定性为用益物权,才会更好地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

    2017年01期 v.19;No.101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情”社会的现实与“法治文化”的出路——从构建公民参与性法律机制谈起

    陈子盼;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历史的文化传承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在当前建设法治文化的基本背景下,对于人情需要加以更多的重视。中国国情具有丰富内容,人情社会是我国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人情也存在妥适与非妥适之分。妥适的人情对于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着促进作用,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分析"人情"与"法治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界定二者之勾连,找寻法治文化建设的出路。在公民参与的法律机制下,能够更好地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为最终实现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助益。

    2017年01期 v.19;No.10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艺术研究

  • 具象、抽象与拟象——关于绘画语言“象”的反复思考

    李华秀;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形象,在诗歌中诗人累积意象,而在绘画中画家描绘物象、景象、肖像……"象"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也是一切艺术的本源。因为"象"就是我们生活其间的世界的摸样。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象"完成的,但"象"的存在方式并不单一,它以具象、抽象、拟象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因而也存在于艺术中。

    2017年01期 v.19;No.101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当代校园戏曲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

    张茈文;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21世纪以来,校园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高校师生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当代校园戏曲文化现状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深入探究校园戏曲发展困难的原因,根据校园戏曲的实际情况进行出路探究,有助于促进校园戏曲的健康发展。

    2017年01期 v.19;No.101 130-13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知识图谱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研究述评——基于近10年CSSCI数据的分析

    方泽强;欧颖;

    2005-2014年间,大学教师发展研究成果丰硕、涉及面广:大学教师发展模式研究深入推进,大学教师发展课程和机构研究兴起,大学教师发展国际化研究成为热点,大学教师发展内涵研究进一步拓展,从教学学术视角研究大学教师发展成为主流范式之一。已有研究呈现出基础理论研究热度高、应用研究稍"冷清",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双线并进、专题研究有待加强,经验研究和解释研究较多、批判研究和实证研究较少等特点。今后,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方向是加强实践研究、深化专题研究、推进域外研究以及开展批判研究。

    2017年01期 v.19;No.101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近年来欧洲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特征与影响因素

    郭雷振;

    近年来,在欧洲大学生中,先就业后创业是普遍的职业选择路径,商业有关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向更加普遍,创业力更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具有较强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个人动机、家庭创业背景、大学创业服务、社会环境认知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2017年01期 v.19;No.101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批判性思维层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

    李迎新;谢丽敏;袁园;高洁;

    当今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文秋芳的批判性思维层级理论模型为理论指导,结合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方案,合理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7年01期 v.19;No.101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河北文化“走出去”框架下的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赵建芬;王改侠;连横;

    河北省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资源丰富,然地方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翻译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河北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直接影响到对外传播发展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应该从政府、地方高校和高校教师三方面入手,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推动河北文化走向国际市场。

    2017年01期 v.19;No.10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