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学报

  • 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

    邹兴明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2004年01期 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

    邹兴明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2004年01期 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者风采

    <正> 范川凤教授,1981年毕业于石家庄师专中文系,1987年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取得本科学历。1981年至今在石家庄师专、石家庄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现为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写作学会理事,河北省作协理论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2004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者风采

    <正> 范川凤教授,1981年毕业于石家庄师专中文系,1987年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取得本科学历。1981年至今在石家庄师专、石家庄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现为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写作学会理事,河北省作协理论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2004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苏东剧变原因的另一视角

    姜运仓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应从各方面分层次来分析。在个人层次上,苏东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及执政能力的下降是剧变的诱因;而剧变的根本原因则发生在国家层次上,主要表现是苏东各国僵化的政治、经济、思想等体制;在国际层面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苏东剧变原因的另一视角

    姜运仓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应从各方面分层次来分析。在个人层次上,苏东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及执政能力的下降是剧变的诱因;而剧变的根本原因则发生在国家层次上,主要表现是苏东各国僵化的政治、经济、思想等体制;在国际层面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列宁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

    李贽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本质上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实践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策略原则。列宁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方法和内容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2004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列宁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

    李贽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本质上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实践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策略原则。列宁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方法和内容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2004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赵朴英,崔利宏

    借鉴发达国家反倾销法律的成功经验,与WTO反倾销规则相衔接,应对我国反倾销法律进一步完善。应制定专门的《反倾销法》,提升立法档次。在反倾销法中,应明确对新建产业或未建立起来的产业“实质阻碍”的标准,明确“相似产品”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反规避措施,区分实质损害与实质损害威胁的审查标准,引进并强化“公共利益”条款,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反倾销法要密切关注实践的变化,增强预防性功能。

    2004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赵朴英,崔利宏

    借鉴发达国家反倾销法律的成功经验,与WTO反倾销规则相衔接,应对我国反倾销法律进一步完善。应制定专门的《反倾销法》,提升立法档次。在反倾销法中,应明确对新建产业或未建立起来的产业“实质阻碍”的标准,明确“相似产品”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反规避措施,区分实质损害与实质损害威胁的审查标准,引进并强化“公共利益”条款,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反倾销法要密切关注实践的变化,增强预防性功能。

    2004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再研究

    王晓云,胡利敏

    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较之旧刑法,一方面体现出法律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仍表现出立法考虑的不足。同时,对于针对正当防卫的某些问题的各种探讨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求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真谛,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2004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再研究

    王晓云,胡利敏

    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较之旧刑法,一方面体现出法律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仍表现出立法考虑的不足。同时,对于针对正当防卫的某些问题的各种探讨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求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真谛,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2004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为捍卫人类精神的高贵而写作——铁凝艺术人格描述

    范川凤

    铁凝是新时期旗帜性的作家。她的创作一直保持着一种自由明澄的状态,志在不借助任何道德的、潮流的、口号的优势,而用只用文学的力量对读者产生冲击。多变的风格证明了她的艺术才气。她的作品直面并非完满的社会与人生,不规避,不逃遁,她就是要用文学的力量温暖整个世界,承担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高贵的责任。

    2004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为捍卫人类精神的高贵而写作——铁凝艺术人格描述

    范川凤

    铁凝是新时期旗帜性的作家。她的创作一直保持着一种自由明澄的状态,志在不借助任何道德的、潮流的、口号的优势,而用只用文学的力量对读者产生冲击。多变的风格证明了她的艺术才气。她的作品直面并非完满的社会与人生,不规避,不逃遁,她就是要用文学的力量温暖整个世界,承担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高贵的责任。

    2004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追问大众的救赎之途——北村近期创作探讨

    杨红莉

    北村作为先锋派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北村的文本往往从现实婚姻和爱情的角度进入人的心灵腹地,通过将人推向生活的边缘向人发出生存的诘问,逼视人类的生存困境,并力图为人类寻找精神的救赎之途。

    2004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追问大众的救赎之途——北村近期创作探讨

    杨红莉

    北村作为先锋派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北村的文本往往从现实婚姻和爱情的角度进入人的心灵腹地,通过将人推向生活的边缘向人发出生存的诘问,逼视人类的生存困境,并力图为人类寻找精神的救赎之途。

    2004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论顾城的诗歌创作

    王运卿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2004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论顾城的诗歌创作

    王运卿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2004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伤逝》和《沉沦》的爱情主题比较

    郑阿平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2004年0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伤逝》和《沉沦》的爱情主题比较

    郑阿平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2004年0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汉末魏晋诗歌中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

    李延江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2004年01期 47-5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汉末魏晋诗歌中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

    李延江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2004年01期 47-5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为人生”文学观的发展和演变

    牛执玉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具体内容的。人道主义是“为人生”文学观的灵魂。文学研究会最初提出“为人生”,就是“要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但是,在社会先进思潮的影响下,“为人生”的方向逐步得到了明确和发展,由略带全人类性的“为人生”向略带阶级性的“为人生”转化,强调要“同情第四阶级,爱被损害者和被侮辱者”,要写出他们的“血和泪”,并要求“文学在揭露罪恶社会的同时,应该负一部分制造光明的责任”,充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以文学反映时代、批判现实和改造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

    2004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为人生”文学观的发展和演变

    牛执玉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具体内容的。人道主义是“为人生”文学观的灵魂。文学研究会最初提出“为人生”,就是“要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但是,在社会先进思潮的影响下,“为人生”的方向逐步得到了明确和发展,由略带全人类性的“为人生”向略带阶级性的“为人生”转化,强调要“同情第四阶级,爱被损害者和被侮辱者”,要写出他们的“血和泪”,并要求“文学在揭露罪恶社会的同时,应该负一部分制造光明的责任”,充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以文学反映时代、批判现实和改造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

    2004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

    贾丽英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卫城防,又从事着与内地妇女不同的劳作。

    2004年01期 56-6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

    贾丽英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卫城防,又从事着与内地妇女不同的劳作。

    2004年01期 56-6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道的人生之道

    傅金才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2004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道的人生之道

    傅金才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2004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简析美国在中东和谈中的作用

    李朱平

    美国为推动政治解决中东问题,多次主持和谈会议,促使以色列与有关中东国家达 成了一系列和平协议。美国在中东和谈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2004年01期 66-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简析美国在中东和谈中的作用

    李朱平

    美国为推动政治解决中东问题,多次主持和谈会议,促使以色列与有关中东国家达 成了一系列和平协议。美国在中东和谈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2004年01期 66-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

    王升,刘晓鹏

    主体参与是现代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自由是主体参与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学生没有自由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没有自主权就不能主体参与,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活力。

    2004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

    王升,刘晓鹏

    主体参与是现代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自由是主体参与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学生没有自由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没有自主权就不能主体参与,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活力。

    2004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述评阿德勒式团体咨询理论

    刘勇,张波

    以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弗莱德·阿德勒为代表的阿德勒式团体咨询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以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工作模式,为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2004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述评阿德勒式团体咨询理论

    刘勇,张波

    以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弗莱德·阿德勒为代表的阿德勒式团体咨询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以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工作模式,为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2004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突破中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张健康

    当前,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经济瓶颈、法律瓶颈、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这些瓶颈将导致数字鸿沟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眼光对待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通过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消除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实施适度严格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普及电子出版物使用的相关知识。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出版主体之间的大联合、大发展。

    2004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突破中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张健康

    当前,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经济瓶颈、法律瓶颈、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这些瓶颈将导致数字鸿沟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眼光对待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通过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消除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实施适度严格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普及电子出版物使用的相关知识。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出版主体之间的大联合、大发展。

    2004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兴传播学的特点及在我国的生存发展状态

    王泽华

    传播学是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学科。与我国传统的新闻学相比,在研究视角、研究侧重点、研究范围、诞生时间、研究方法上有许多不同。我们应积极科学地学习与借鉴传播学,促进我国新闻改革。

    2004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兴传播学的特点及在我国的生存发展状态

    王泽华

    传播学是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学科。与我国传统的新闻学相比,在研究视角、研究侧重点、研究范围、诞生时间、研究方法上有许多不同。我们应积极科学地学习与借鉴传播学,促进我国新闻改革。

    2004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试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齐引敬

    合理扬弃陈旧的办馆思想,确立先进的办馆理念;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多种途径提高馆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新时期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4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试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齐引敬

    合理扬弃陈旧的办馆思想,确立先进的办馆理念;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多种途径提高馆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新时期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4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报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程铁标

    学报的档案包含着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进展等资料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对学报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学报的一项重要职能。

    2004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报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程铁标

    学报的档案包含着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进展等资料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对学报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学报的一项重要职能。

    2004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