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研究综述A Review of the National Geopark
董静;郑天然;张雪梅;
摘要(Abstract):
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学者们对地质公园的开发利用研究.回顾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质公园的产生、定义及类型、公园的选址及范围的确定、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背景、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地质公园的管理等几个方面,指出了地质公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董静;郑天然;张雪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J].地球学报,2002,23(5):463-467.
- [2]UNESCO,156Ex/11Rev.UNESCO Geoparks Programme:a new initiative to promote a global network of Geoparks safeguardingand developing selected areas having significant geological features[C].Paris,1999.
- [3]Wolfgan Eder.UNESO.Geoparks——a new initiative for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heritage[J].N.Jb.Geol.Pal/ont.Abh.Nov.1999,214(1/2):353-358.
- [4]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51(3):301-310.
- [5]孙振鲁,郝杨杨.从欧洲地质公园建设看我国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J].法律.社会,2005,(9):78-79.
- [6]邢乐澄.略论地质遗迹资源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106-109.
- [7]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资源.产业,2003,5(1):58-64.
- [8]李晓琴,赵旭阳,覃建雄.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5):96-99.
- [9]卢志明,郭建强.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四川地质学报,2003,23(4):236-239.
- [10]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1):48-50.
- [11]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54-57.
- [12]钱晓梅,赵媛.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79-85.
- [13]李晓琴,刘开榜,覃建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7):269-271
- [14]李晓琴.地质公园规划若干问题探讨——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3,12(1):43-46.
- [15]傅广海,戈莹.浅议地质公园的选址与管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9(1):51-54.
- [16]许珊瑜.台湾金瓜石地质公园概念性规划之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2):125-131.
- [17]林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J].中国园林,2005,2:75-78.
- [18]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学基础[J].地质通报,2003,22(8):637-645.
- [19]赵汀,赵逊.中国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J].地质通报,2003,22(8):620-630.
- [20]高天钧.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J].福建地质,1998,17(3):159-163.
- [21]吴成基,彭永祥.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J].山地学报,2001,19(4):359-362.
- [22]孟彩萍,吴成基,郝俊卿,等.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策略[J].西北地质,2003,36(3):106-110.
- [23]郭威,庞桂珍,屈茂稳,等.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北地质,2002,35(3):119-125.
- [24]杨世瑜.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旅游地质学研究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9(4):85-90.
- [25]张理华.略论黄山地质旅游资源成因[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23(1):62-65.
- [26]张忠慧,王凤云.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资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26(3):228-234.
- [27]王有元,王廷印.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2):27-32.
- [28]毛学翠.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资源.产业,2003,5(4):11-12.
- [29]陈安泽,卢云亭.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 [30]陈安泽.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集[M].北京:中国区域地质编辑部,1994.
- [31]冯天驷.中国地质旅游资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 [32]李京森,康宏达.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分区与编图[J].第四纪研究,1999,(3):246-253.
- [33]郭威,丁华.论地质旅游资源[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1,23(3):60-63.
- [34]王清利,常捷,张吉献.地质旅游资源分类及开发利用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2003,33(2):63-66.
- [35]杨世瑜.地质社会化与地质科技人才培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1):99-102.
- [36]杜霞,李磊.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33(4):452-455.
- [37]樊克锋.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特色及综合评价[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3):225-230.
- [38]张吉献.林州市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88-90.
- [39]武艺,吴小根.试论LAC理论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544-548.
- [40]范春.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时代.理论,2004,(36):76-77.
- [41]黄金火,林明太,黄秀琳.濒海火山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5,6(3):80-83.
- [42]胡能勇,蔡让平.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计初探[J].江苏地质,2003,27(3):168-170.
- [43]黄金火,林明太.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J].福建地理,2005,20(3):44-47.
- [44]吴成基,韩丽英,陶盈科,等.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以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山地学报,2004,22(1):17-21.
- [45]彭永祥.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J].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 [46]辜寄榕,范晓.美国地质公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J].四川地质学报,2003,23(1):41-44.
- [47]李富兵.基于ArcIMS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5.
- [48]黄德林,张艳芳.地质遗迹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湖北地矿,2004,18(2):53-57.
- [49]夏云姣,黄德林.国家地质公园法律规制探讨[J].行政与法,2005,(6):50-52.
- [50]严汾,蒙吉军.Logistic增长模型在游客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5,(4):87-91.
- [51]郝俊卿,吴成基,陶盈科.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J].山地学报,2004,22(1):7-11.